微信ID:coollabs
从2019年12月30日算起,疫情相关公告已经连续发布了整整一个月。
在这一个月中,大部分国人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,就是关注那个每天更新的数字。
9天前,这个数字是291。
9天后,这个数字变成了7711。
截止1月29日24时,全国累计确诊新型肺炎7711例,已经超过了“非典”确诊病例数。
就在今天早上,西藏也确诊了首例新型肺炎,至此,疫情地图上最后一块白色,也宣告“沦陷”。

截止1月29日下午,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已经超过273亿元。
但各种物资,还是不够。
就在中午,@协和医生Do先生再次发微博求助——“这次不是告急,是没有了!”
武汉协和医院的物资即将全部用尽。

武汉告急,湖北告急,全国告急。
说实话,这些天来,我一直很害怕,我劝家里人不要出门,谁来我家我都会神经紧绷;我每天要喝好多好多的水。
可看了他们的故事,我没有那么害怕了。
原来国难当前,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,都可以是“国士”。
01
这是一次特殊的机舱广播。
一趟由兰州飞往武汉的专属包机,飞机上的乘客来自兰州的各大医院,他们即将去最前线武汉支援。
飞机降落武汉前,每一次都用专业的播音腔,进行降落前广播提示的乘务长,这一次没有崩住,她带着哽咽的声音说道:
亲爱的各位白衣天使们…今天你们不仅是天使,更是英雄。
在阖家团聚的节日里,你们舍小家为大家,远离家人出征武汉,你们辛苦了。
我们机组团队成员,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,为你们服务…
向逆风前行的英雄们送上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,愿你们平安归来。
这段短短的例行广播,乘务长数度哽咽,空乘人员两次90度鞠躬。
一个6岁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:我不管生病,我要妈妈。
他妈妈是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,她叫甄潇,即将出征湖北。
儿子带着一点哭腔说:我就不希望你去,我就不希望你打开这个门。
最后他几乎用尽平生力气地哭喊道:我不管生病!我要妈妈!
他还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,他知道妈妈是医生,也知道医生要看病。
可是那是他的妈妈啊,她即将去最危险的前线。此刻他的一点点自私,竟让人那么心疼。
那一架又一架飞机,一趟又一趟高铁,那飞驰武汉的一个又一个人,又是谁家的孩子,谁家的父母。
湖南抗疫一线,一对医生父子在隔着防护玻璃互相打气。
父亲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,他已在抗疫一线连续工作了48个小时。
趁着午餐的时间,他来到相隔不到10米的发热门诊隔离区。
仅仅相距10米,可隔着厚厚的防护玻璃,他们却无法交流。
他隔着防护玻璃,左手拿着处方笺,右手比了一个V,给儿子加油。
原来英雄不止在漫威电影里,也是中国人的“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”。
河南信阳,一座离武汉直线距离只有200公里的城市。
这位叫李俊的菜农,一刀刀割下了地里的50吨蔬菜,捐往武汉;他担心家乡的疫情严重,还有25-30吨,准备留着捐给家乡。
2012年,初中毕业回乡的他,开始捣鼓种植蔬菜。因为不懂,走了无数弯路,直到2019年底,才刚刚还完贷款和欠亲朋好友的钱。
人们说:有心就可以了,毕竟谁都要生活,要养家糊口。
浙江湖州,一位83岁的拾荒老人,走到社区办公室,把10000元放在桌子上。
他坚决不留下自己的姓名,说如果一定要写的话,就写“知恩者”。
他说当年读书时,家里贫困,国家让他免费上了学;如今国家有难,我要回馈。
他家里84岁的老伴瘫痪在床,靠他拾荒赚来的钱贴补家用。
浙江湖州的网友得知他的情况后,实在是不忍心。自发众筹1万元,送到了他家里。
他又把这1万元送到了社区,社区没有接受,他又跑到银行把钱汇入了红十字会。
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后,郭玮终于有了一会儿休息的时间。
如此寒冷的冬天,她和同事们,都只穿了薄薄的一层衣服。
但在防护服的层层包裹下长时间的工作后,她们的衣服都湿透了,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。
那是一张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,满是压痕的脸。
是啊,这世上哪里有什么英雄,不过是一群正值青春的孩子,换了一身衣服,学着前辈的样子,治病救人,跟死神抢人罢了。
这位母亲是大连市中心医院手足一科的护士卢雨,她曾主动递交请战书,到武汉抗疫前线工作,理由是自己有“强大的憋尿能力”。
这些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卢妈妈。从她申请上前线的那一天起,连马雨hán在他们心中的形象都变得很高大,因为她有一位英雄的母亲。
他们说,希望她战胜疫情早日回来,到那时,他们班全体同学将手捧鲜花,到机场迎接她。
也许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,郭琴是最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可怕之处的那个——今年1月,在疫情刚刚发现之初,郭琴就已经和同事们奋战在第一线。
但由于当时对于病毒认知不够,加上防护措施的不到位,1月12日,郭琴开始出现发烧的症状。
作为一位工作了15个年头的医护人员,她清楚接下来的每一天,自己的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。
经过治疗,郭琴的病情出现好转,可以回家自行隔离。劫后余生的郭琴,想到的第一件事,是回去上班。
她的家人都表示了反对,“在科室,你只是个普通的员工,可在家,你就是家里的天,要对自己负责,对家庭负责”。
在两次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,隔离观察14天后,经过专家确认,郭琴已经痊愈。
1月13日确诊,1月28日,她又义无反顾的重返岗位,守护自己的大武汉。
这一次,我要和我的同事一起,从你手中抢夺更多生的希望。
武汉161医院15分钟送达,协和医院40分钟送达。
只要是医护人员想吃饭,无论什么时间,提前半个小时给我打电话,我一定送达。
这是一对土生土长的武汉夫妻,对于武汉医务人员的承诺。
在得知外卖不送医院,医护人员没有饭吃之后,小邱决定和自己的丈夫,为他们送餐。
夫妻二人的想法很简单,“你不能让冲在第一线的人寒心,连口饭都吃不上”。
事情传开后,有许多网友表示愿意捐款,为了谢绝别人的捐赠的好意,他们决定,饭菜收费,两荤一素15元。
让你们吃上一口热饭,就是我对你们,最好的“谢谢”。
机器可以昼夜不停,但工人呢,春节期间,从哪找人。就算找到了,人家敢来武汉吗?
我们在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,看到了一位站着吃饭的大哥。
他来自河南,之前从未到过武汉,在武汉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。
但在得知火神山医院修建的消息后,他第一时间打车赶往武汉,支援施工现场。
记者表示感谢时,他有些腼腆的笑了笑,说了句,“应该的”。
没有樱花,没有热干面,曾经熙攘的街道不再喧嚣,就连黄鹤楼,都空无一人。
于是他们站在原地等待。等待着母亲,等待着其他兄弟姐妹的帮忙,帮助他们的武汉,快快好起来。
更多的,安静的呆在家中,因为他们知道,自我隔离,就是对武汉,对全国,最大的帮助。
正是因为有了他们,我们才无比坚定地相信,武汉会好的。
“过早的人们依旧吃着热干面,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,他们会摘下口罩,去自己想去的地方,见自己想见的人”。
(截图源自@中国新闻网“我的城市生病了,唱这首歌希望它快快好起来”视频)
这不是代号,它们真的,只是挖掘机——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挖掘机。
光武帝,是场地中间的超级大灯;光绪帝是夜班的超级大灯。
大黄是大型挖掘机,小黄是小型挖掘机,小小黄是超小型单人挖掘机。
每天,有超过5000万网友在观看两座医院的施工进度,在线“云监工”。
看起来有些无聊,但这背后,是一个个在家隔离,没有走亲访友,也没有去人多地方的国人。
正是他们的“无聊”,让奋斗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努力,有了更大的意义。
“我可真希望国家能快点好起来,还能快点把病毒消灭。中国,加油!武汉,加油!这样每一个忙碌地爸爸妈妈就都可以早点回家啦!”
这是成都一个9岁女孩的日记。她的爸爸是一位民警。在这样的特殊时期,民警们的压力,更大了。
小女孩已经几天没有见过爸爸,爸爸妈妈也没有像往年一样,带着她和弟弟出去玩,出去买东西。
这一切,都是因为一个叫做“新型冠状病毒”的病。所以很多医生都已经去了武汉救人,所以爸爸和警察叔叔们也在忙。
所以,爸爸放心,我和弟弟,一定会乖乖的,听妈妈的话。
我们只知道,她在最危险的重症感染区工作——每时每刻,都会直接接触病人。
她的脸上被磨出个水泡,害怕感染,只能用创可贴贴着。可一天的工作下来,水泡仍旧破了。
面对病毒的威胁,她很坚定。我是党员,也是军人,这是我的责任所在。
我的朋友乌鸦和我说过,新中国,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。
她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权更替,她成立的背后,是一种“众筹式”的胜利。
这种“众筹”,是淮海战役中,几十万民众的小推车;是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中,升起的第一面国旗;是汶川地震中,那一声声的“中国挺住”。
正如人们所说的,有个母亲叫中国,有个孩子叫武汉,最近它生病了,它的母亲跟兄弟姐妹们都很担心。
他们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家的粮,不顾生命危险地去救它。
在这次疫情面前,我们每个人,都不能,也无法置身事外。
因为,无论籍贯,无论职业,无论年龄,我们的每一个举动,即使只是在家里躺着,都将关乎这场战“疫”的成败。

因为,有14亿人,正在众筹他们的爱心,驰援一个城市,扛起一个国家。
那些奔赴武汉的妻子们,能够早日回到日日担忧的丈夫身边。
那些在一线奋战的父亲们,能回到想念他们的孩子身边。
那些许久没出门的人,能去见自己想见的人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酷玩实验室(ID:coollabs)